立法院下半年照慣例是預算會期,但整體預算審議進度趨於牛步。除了本會期安排太多專案報告及考察外,朝野高度對立是重要因素之一。美國朝野日前暫時放下立場,達成預算協議,讓政府擺脫停擺危機;台灣兩大黨若能借鏡美國,為了國家經濟發展攜手合作,台灣的政經情勢才有展露曙光的機會。
◎美國兩黨合作 預算協議露曙光
美國政府為避免下一年度無法運作,國會中民主與共和兩大黨領袖日前宣布達成為期2年的預算協議,取消規模約630億美元的自動減支措施,如果這項協議最後通過,可望解決政府再度停擺的危機。
美國預算協議暫露曙光的背後,重點在於朝野兩大黨找出雙方能接受的合作模式,不少機構也因此轉變對美國信用評鑑的看法,最後獲利的是整個國家。
◎台立法院政黨傾軋 預算審查牛步化
相較於美國朝野合作打開僵局,台灣卻始終因為政治性議題而一再推遲預算審議進度。
以去年來說,美牛案、證所稅、油電雙漲等議題就延宕了國營事業營業及非營業基金預算。本會期一開議,又爆發司法關說案,引發在野黨團對行政院長江宜樺發動不信任案,倒閣失利後,民進黨團便揚言關閉朝野協商大門,導致目前幾項已經完成初審的預算案還在等待最後的協商定案。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說:『(原音)以今年審查總預算的速度,恐怕在延會期間1月10日(通過)是不容易的,所以我們才會建議說14日。因為他們整個規劃出來,是所有委員會整個送出來要在11月下旬,但現在已經是12月中還沒送出來。我們有建議王(金平)院長,王院長也認為說可以考量,就是說已經完全送出來的可以先協商,以前是所有委員會完成審查包裹,整個送到院會才開始協商。』
除了朝野氣氛不佳影響協商進度外,委員會審議進度也比往年更牛步化。以內政委員會為例,有些部會的預算都還沒開始討論,更別說有機會安排協商。林鴻池說:『(原音)現在內政委員會卡住很多案,當然他(召委)有他的想法,他有時候總會有些理由就慢慢審呀,這一向是這樣,這會期好像又更慢了,什麼都有理由。現在有很多委員會排考察,很多,該排預算沒有排預算而去考察,他召委他有權,你能去干涉他嗎?我們只能跟他提說這個拜託啦。』
歸咎原因,無非是委員會召委在預算會期安排公聽會、專案報告、考察的比例又偏多,連帶排擠預算審查時間。因此每到會期尾聲,立委才又開始討論隔年1月是否要延會或召開臨時會完成預算的二、三讀程序。
◎建全職能訂規範 透明運作全民監督
當然,對在野黨而言,勢必要不斷提出預算案的刪減,透過案量要脅執政黨協商;也有立委指出,對於會期中發生的重大議題,在野黨站在監督政府的立場,也不能視而不見。
民進黨立委黃偉哲就表示,本會期發生食品安全等重大民生事件,立委必須花時間要求行政部門說明或是提出回應,不可能置之不理。他並指出,根據預算法,就算審查拖過預算會期,也不會影響延續性的國家預算;但如果在野黨不堅守監督立場,就是怠忽職守。黃偉哲說:『(原音)重要時事包括黑心油、混雜米,許多重要食安跟社會問題都有排專案報告的必要,難道大家悶頭審預算,什麼重要時事都不會對社會回應嗎?重要是到底有沒有各委員會好好就預算嚴格把關,我們願意多花點時間,不管是在審查或協商,但也希望執政黨好好放下立場。到時候預算如果終究沒有通過,行政單位還是可以8成支用預算,反而是在野黨自失監督立場。』
監督預算固然是立委的職權,但不能變成政黨間的對立,監督的分寸拿捏也必須符合社會的期待。因此,當國會興起改革聲浪之際,重點並非只是黨團成立門檻或國會警衛隊的設立,而是應該對委員會召委職能訂出規範與會期目標,並定期向社會公布,如果不將「尊重召委職權」這塊做為藉口的遮羞布拿開,民眾就無法透明監督國會,並進而要求提升議事效率。
台灣經濟成長持續疲軟,與許多重要法案卡在立法院多少有關。事實上,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,都在台灣這條船上,從美國朝野合作共同追求經濟發展來看,台灣不妨借鏡美國兩黨合作的模式,在政黨競爭的同時也能共同謀求國家的發展,才能讓台灣的政經情勢也能展露曙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