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積極籌設自由經濟示範區,第一階段先規劃了7處自由貿易港區,以「境內關外」的精神結合「前店後廠」、「海空聯運」的概念,搭配租稅優惠,降低企業經營成本,提升廠商的國際競爭優勢。在上海自由經濟示範區已經上路的情況下,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更是刻不容緩。
◎台灣位置居中 貿易佔優勢
台灣位處東亞中心,無論在戰略或經貿位置上,都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。為了進一步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,政府先推動自由貿易港區,將台灣6處港口和桃園國際機場納入,在自貿港區內提供賦稅優惠、放寬外勞僱用比例,廠商可在自貿港區的保稅區內進行貨物深層加值,再轉外銷;以「前店後廠」的概念,整合企業銷售、物流和製造產業鏈。
每處港區的優勢與特色不同,台北港主要為冷鏈物流;基隆港是太陽能零組件配銷或輕薄短小的貨品配銷;蘇澳港為電動車製造加值服務;台中港為油品摻配或汽車、自行車產品配銷;安平港主打觀光及親水性港口;高雄港則以貨櫃集散轉運為主。
◎台中港靠近大陸 貨運量連年攀升
以最靠近中國大陸的台中港為例,由於擁有連接台灣南、北的公路動脈,又鄰近清泉崗國際機場,交通便利性最高,截至今年10月為止,進出口貿易值已經達到新台幣3,100多億元,遠遠超過其他港口與桃園機場,貨運量已經連續3年突破億噸。台中港務公司總經理陳劭良說:『(原音)在最近幾年的表現,在自由貿易港區這部分,大概6海1空的話,連桃園機場,大概我們貨物量佔了90%以上,整個貿易值佔了57%。』
台中港務公司業務處處長張溢源表示,台中港也正發展成為兩岸客貨的靠泊港。他說:『(原音)我們去年度整個台中港旅客人數有13萬8千多人,比100年度已成長116.95%。今年度1到10月已經超過16萬2,900人,主要是台中港跟福建距離很近,現在還有開闢兩岸客貨輪,每個禮拜有3到4個航次,可以從台中港到廈門、到福州去,兩岸往來旅客也佔我們整個旅客非常大的數量。』
◎自貿港區通關快 直逼星港
在自由貿易港區內投資的廠商可以免關稅、營業稅和商港服務費等費用,因為是「境內關外」,因此在保稅區內進行加工時,海關不會介入貨物進出情況,大大放寬廠商物流調度的限制。
以國內著名的倉儲和物流產業--京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為例,該公司自從2005年加入自由貿易港區之後,業績營收連續8年成長,如今已經是德國賓士(Mercedez Benz)和寶馬(BMW)轎車進口至台灣的主要進口商和倉儲組裝廠。京揚在台中港的保稅區最多可同時停放3,200輛汽車。
京揚公司副總經理林曼莉表示,加入自由貿易港區之後,通關速度大幅提升,可以24小時發貨,國外業者非常滿意,台中港的地位也直逼亞太地區原有2大轉運中心新加坡和香港。她說:『(原音)事實上,自由貿易港區最大特色、也是我們推動最好的利基點在於通關速度可以媲美新加坡、香港,對國外業者來說,這個通關速度是達到標準,尤其在轉運的過程。』
◎大陸後發先至 台灣自經區刻不容緩
自由貿易港區已經展現初步成效,廠商也確實從中獲利,提昇了國際競爭力,待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完畢之後,期許無縫接軌,進一步發展智慧運籌、農業加值和國際醫療等產業。
國際競爭分秒必爭,大陸後發先至,上海自由經濟示範區已經上路,向國際資金招手,台灣卻仍停留在內部協調階段,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遲遲未提出,鬆綁法規的腳步緩慢,縱使自由經濟示範區是提振台灣經濟的一帖良方,也須儘速對症下藥,才能適時發揮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