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南克執掌美國聯準會的年代即將告終,而他的繼任人葉倫(Janet Yellen) 將面臨如何走出超寬鬆貨幣政策這個艱巨的挑戰。貝萊德智庫今日(10/10)發表評論,探討聯準會未來可能的變化和挑戰、對新興市場帶來何影響,以及投資人該如何作出因應。
葉倫職掌的聯準會何去何從
雖然葉倫有「鴿派」之名,但聯準會仍有可能自2013年12月起開始退場,逐步縮減每月達85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。而預期這新任的主席會承擔起當局給予的任務:容忍通膨升温但換取失業率下降,這將可能讓低利環境更為延長。
從聽證會(confirmation hearings)中,或可找到一些葉倫政策取向的線索:每月買債規模是參考「進一步指標」(如對聯邦基準利率的預期)、正確計算失業率的方法、最適調控(optimal control)的運用(如政策長期性走向及目標) ,以及經濟數據可能會出現的誤導。
退場的步調及相關訊息的溝通,也會是一個關鍵。因為僅提及退場已令金融市場資金開始緊俏,影響之大並不在聯準會預期之中。這亦為新興市場的投資人提供了一次預演,這次的教訓是,聯準會的政策並不能為那些過度依賴外資的國家解決問題。
相對於伯南克慣以共識行事,葉倫可能比較強硬。而葉倫同僚的去留仍不得而知,因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的大部分席次將於2014年換上新面孔。葉倫一向提倡央行在剌激經濟政策上應更主動。身為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智囊團,這位新任主席能否承認貨幣政策也有其限制?
我們預期聯準會不久後即開始縮減龐大的刺激經濟規模,雖然步伐會相當緩慢,但與其他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也會自此大相逕庭 — 日本、歐洲及英國央行為了維持低利率環境,目前均沒有停止刺激經濟政策的跡象。
另一方面,金融風暴後的債務問題仍揮之不去,而停滯不前的經濟成長率也困擾著各國政府。自2007年以來,七大工業國(G7)的公共及私人負債總金額暴增至18兆美元,這相當於加拿大整體經濟規模的10倍。
對新興市場的主要影響
伯南克只不過在今年5月暗示有意退市,此舉已在新興市場引發恐慌,這反映出新興市場仍潛藏許多未明說的問題,尤其是那些過度依賴外部資金的國家。
南非、印度、巴西、印尼及土耳其,其經常帳均為赤字,因此被稱為「脆弱五國」(Fragile five),另外還有東歐國家如烏克蘭以及匈牙利,同樣擁有龐大的資金壓力。另一方面,中國、南韓以及台灣等則財政實力雄厚,不但經常帳保持盈餘、坐擁龐大外匯存底,同時企業的借貸槓桿比率也較低。
投資新興市場,當地貨幣扮演要角。部分國家如印度及巴西已經升息,另一些國家則以外匯存底捍衛其貨幣,目前暫時遏止了貨幣的跌勢。
聯準會決定暫緩退場,因此給了新興市場一個喘息空間。畢竟,聯準會的政策並非為那些過度依賴海外資金的國家解決問題。現下正好為那些擁有龐大資金壓力的國家,在下一次風暴來襲時、提供了一個準備的空間。
投資者該如何因應未來的轉變?
我們並不確定聯準會新任主席的所有動向,將從葉倫的聽證會(confirmation hearings) 留意其政策取向。目前而言,我們會遵遁以下兩大投資原則:
嚴選股票— 葉倫執掌聯準會的消息,市場很可能已經反應。未來數月帶動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為:基本面、盈餘成長、經濟動能,以及未定的因素如美國財政預算的協商等,也可望紓緩新興市場當前的資金問題。我們偏好歐洲及日本股票,以及美國的大型股。
重新考慮債券投資 — 信用市場類別,特別是高收益債及銀行信貸比公債看來更具吸引力。預期聯準會縮減收購房貸的步伐將非常緩慢,因此債券亦為投資機會所在。在公債殖利率緩慢上升的環境下,我們偏好「彈性」的投資策略(即非僅參考指數)。
作者
Russ Koesterich (孔睿思),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
Ewen Cameron Watt (華逸文),貝萊德智庫首席投資策略師
Peter Fisher (傅沛德),貝萊德智庫資深董事
Rick Rieder,貝萊德固定收益團隊投資長
Jeff Rosenberg,貝萊德固定收益團隊首席投資策略師
貝萊德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管理。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95號28樓,電話:0223261600。 (BLK2013-649)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