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商時報【Sharon Wu】
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視台上週日以直播方式,同步在英、美等國電視台宣佈,播出50週年、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世上最長壽的科幻電視影集「Doctor Who」第12任「博士」將由曾獲奧斯卡獎的蘇格蘭演員Peter Capaldi擔綱,噱頭十足。
此影集敘述一位名為「博士」的「時間領主」(Time Lord),來自遭毀滅的Gallifrey星球,駕駛一個外觀是50年代英國藍色警察崗亭的時間機器TARDIS,與來自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夥伴,打擊邪惡、拯救文明,穿梭時空的歷險記。在台灣播出時,又稱「超時空博士」、「神秘博士」。「Doctor Who」被BBC定為適合全家大小共同觀賞的節目,最高收視人口達1600萬人,1980年代末也曾降至500萬人以下,ㄧ度在1989年停播;2005年敗部復活,以全新卡司重新拍攝再度螢幕,上季首播吸引250萬名觀眾,創新記錄;新版本更享有英國電視戲劇節目中最高的觀眾「欣賞指數」(Appreciation Index)。
目前,「Doctor Who」每週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,許多集上到iTunes的12小時內就衝上第一名。
充滿想像力、結合奇幻與科幻元素的劇情、低成本卻有創意特效的「Doctor Who」,影響了數個世代英國的影視界專業人士,並多次贏得英國影藝學院BAFTA獎「最佳電視影集」與美加等國主流獎項肯定,包括被英國電影學院列入「20世紀英國百大電視節目」第3名,2005年獲SFX雜誌選為「英國最偉大的科幻和奇幻電視影集」,許多英國知名演員都以能在劇中客串演出為榮。
該影集主題曲出自Ron Grainer之手,Delia Derbyshire編曲混音,由BBC音效工作室原創的前衛電子音樂,完全沒用傳統樂器,花了好幾個星期錄製,也開創了英國的電子音樂成為經典。
「Doctor Who」的魅力在於劇中人物,主人翁博士的性格最初暴躁卻具同情心,今天則變得有智慧、幽默感甚至帶點俏皮,他具有再生能力,每一代化身都有自己的怪癖和能力,但共享意識、記憶、經驗和前一名的基本人格。
就像007詹姆斯龐德,博士換人演時,影集會隨著新演員有所變化,但劇中前衛的復古風格始終保有,雖然情節有著高科技,博士的交通工具TARDIS仍然是座古典的藍色警察崗亭,劇尾一定有圓滿結局。博士的同伴是重要的情節,1963年以來已有超過35名演員扮演。
最讓粉絲又愛又恨的是劇中極具特色的敵人,包括Dalek(裝在坦克般機械裝甲砲彈內的變種外星人)、Cybermen(半機械外星人)與The Master(邪惡版的時間領主)等宿敵,也劇情高潮迭起。Dalek的人氣一度高於博士本人,並成為第一個加入牛津英語詞典的「Doctor Who」相關新創字句,TARDIS也被列入牛津英語詞典和iOS字典。有專家認為,該影集對英語語言的最大貢獻或許是cyber這個字首,儘管術語cybernetic一字於1948年就被採用,但極有可能是因為劇中惡棍Cybermen,使得cyber一字被廣泛用來描述任何電腦相關用字的字首。
「Doctor Who」不僅為英語添加了一些新詞,影集中各種外星生物在多年前也開啟BBC第一個相關商品營銷熱潮。
TARDIS形象是英國流行文化的偶像,大眾將TARDIS的圖像與這個節目聯想在一起,1996年BBC特別為TARDIS藍色警亭的形象註冊商標,申請周邊商品使用權,已生產數以百計的相關產品,包括玩具、收藏圖卡、棋盤遊戲、紙牌、視頻遊戲、公仔等。
英國皇家郵局為慶祝該劇50週年,發行劇中11名扮演過博士的演員加上4個死對頭人物的郵票,今年初上市。
博士不喜歡用武力解決事情,最常用的工具是一個「音速螺絲起子」(Sonic Screwdriver)也是宅男宅女最想購買收藏的商品之一。
最近2個較年輕的博士David Tennant和Matt Smith,則吸引來新一代的全球觀眾,博士的魅力在美國發酵,觀眾明顯增長,BBC欲進一步開拓美國版圖,在聖地牙哥國際漫畫大展造勢,不輸給好萊塢製片廠,還參與在電視評論家協會於比佛利山莊舉行的Press Tour,宣傳下一季的播映;Matt Smith也上了幾次美國夜間談話節目。
早年,「Doctor Who」是在美國各地公共電視頻道和其他地方台放映,較不容易被看到,現在固定於美國BBC播出,加上互聯網的便利,讓年輕一代粉絲在網上討論,以及視頻的觀看和分享,正在持續聚集並擴延人氣。(本文作者為國際動畫策展人、製片和學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