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及政局不穩導致經濟更加敗壞(謝佐人報導)
埃及在民眾持續多日抗爭後,軍方強行介入罷黜民選的穆斯林總統「穆希」,使得國家政局更加混亂,同時,也將導致國際提供的大量金援暫時停擺,可以肯定的是埃及經濟危機會日益嚴重,物價繼續飆漲、燃油短缺也更加惡化。
埃及在2011年推翻前獨裁者「穆巴拉克」之後,與國際經過一年多的協商,好不容易獲得「國際貨幣基金」首肯,同意給予48億美元的貸款救急。不過,埃及軍方(週三)強行推翻民選總統「穆希」可能使得這筆貸款被扣而不發。另外,美國總統「歐巴馬」也下令重新審查每年給予埃及15億美元的軍事及經濟援助;因為依法,凡有國家的民選領袖遭軍方強行奪權推翻,美國就必須暫停對這個國家的援助。
埃及自從2011年民主革命之後,國家經濟就從壞變得更糟,失業率及預算赤字持續高漲,新的就業機會根本不存在,而且生產停擺,埃及貨幣重貶;此外再加上,政治紛亂、治安不佳,亂象每下愈況。
近日來,民眾因為不滿經濟困頓、以及政府實施的多項緊縮措施加重民生負擔,因此他們趁總統「穆希」就任一周年時,上街示威;抗議群眾表示,燃料短缺及斷電的問題越來越嚴重,全國各地的加油站外經常是大排長龍,而貨幣大幅貶值,使得物價飆漲、而政府外匯存底日趨枯竭,更加無力進口民生急需的石油、糧食等物資。
美國華府智庫「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」專家「福潤德」表示,政治不安定,政策不明朗使得外資及觀光客都望而卻步。因此埃及的困境惡性循環、每下愈況。
兩年前,當埃及民眾群起抗議,反對「穆巴拉克」時,動機來自對於警察專權的痛恨,及對社會經濟的不滿,當時埃及九千萬人口中,有將近半數的人生活赤貧,每天生活費不到兩美元。而在民主革命成功兩年後,這樣的困境依舊不見改善。一名接受訪問的中年人說,埃及已經沒有中產階級,大家都是窮人。
外電報導,埃及燃油短缺日益惡化,民怨高漲,也是導致「穆希」遭群眾反對不滿的主因。
這幾天,在埃及群眾大規模示威抗議的同時,可以看到許多在加油站外排隊的汽車大按喇叭加以聲援,在首都「開羅」,這些大排長龍的汽車每每造成交通嚴重阻塞。
埃及的燃油仰賴進口,國家外匯存底枯竭使得短缺問題日益惡化,而官員貪污、蓄意囤積,以及黑市操控也加深了問題的嚴重性。
埃及政府之前對於燃油實施大量補助政策,這使得不少官員趁機貪贓枉法,上下其手,中飽私囊。而後,埃及為了獲得「國際貨幣基金」紓困貸款,決定逐步緊縮補助,不過,後來「穆希」政府又擔心這項不受民眾歡迎的措施一旦實施,可能會導致即將舉行的國會大選,喪失選票,因此一延再延,遲遲沒有落實。經濟專家指出,被「國際貨幣基金」認為浪費、效能不彰的燃油補助措施不僅沒有改善國家經濟,反而弄巧成拙,同時還引發政壇紛爭。
過去這一年,「穆希」政府少有建樹,也沒有達成任何一項當初民主革命所積極要求的改革。民眾在貧窮及失業中苦苦掙扎,民怨像野火燎原一樣,迅速席捲全國,最後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抗爭。
專家強調,埃及眼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讓政治穩定,因為唯有這樣,才能促進經濟成長,逐步落實兩年前民主革命所追求的社會正義。(中廣記者謝佐人在台北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