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)台共政治綱領中“台灣獨立”主張的真實內涵
“台獨”,從字面上解釋,就是“台灣獨立”的簡稱。然而,我們要真正認清“台獨”的本質,就要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來分析,一是看它主張從哪里分離出去;二是看它分離出去要幹什麼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對“台獨”本質有準確的把握,從而分清它是愛國的還是賣國的,把“台獨”理論家從歷史中尋找存在合理性的企圖真正擊破,才能有利於人們準確有力地與“台獨”分子進行堅決的鬥爭。
下面筆者擬從三方面來對台共政治綱領中“台灣獨立”的真實內涵進行分析:
-
第一,台共政治綱領中“台灣獨立”主張的目的就是為了團結廣大的台灣人民,打倒日本帝國主義。 1980年,台共領導人蘇新在《關於“台獨”問題》一文中,以當事者的身份,就當年台共主張“台灣獨立”的目的作了說明。他說:“當年,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,日本人是統治民族,台灣人是被統治民族。日本人對台灣人民的政治壓迫、經濟剝削、民族歧視非常殘酷。當時的台灣,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,兩相比較,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。當年,我們是這樣分析台灣社會的。所以把當年的台灣革命的性質規定為: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'民族民主革命',目的是'打倒日本帝國主義'、'台灣獨立'……而且經過實踐證明:'打倒日本帝國主義'、'台灣獨立'是最符合當年台灣各階層人民的要求,是當年台灣革命運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的最集中的政治口號。這個口號,除了大地主、大資本家、漢奸外,台灣的民族資產階級、中產階級、小資產階級、工人、農民以及一般勞動者,都可以接受。”(蘇新:《未歸的台共鬥魂》,第265頁。)
第二,台共政治綱領中“台灣獨立”主張的實質是根據無產階級革命理論指導下的民族解放思想,使台灣從日本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,建立台灣蘇維埃共和國。對此,蘇新作了明確的解釋。他說:“當時的所謂'獨立',當然是指'脫離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',自己成為'獨立的國家'。當年共產國際領導下的任何殖民地的革命鬥爭都是採取這個方針的。” (蘇新:《未歸的台共鬥魂》,第265頁。)由於當時中國處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之下,所以台共無法提出台灣歸還中國的主張,而只能接受共產國際的指示,制定台灣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綱領,提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、台灣獨立、建立台灣共和國和蘇維埃政權等口號。
第三,台共政治綱領中“台灣獨立”主張的最終目標取向是回歸中共領導下的中國。眾所周知,甲午戰爭後,台灣的殖民地化,不是以一個獨立社會,更不是以獨立的國家與民族被殖民地化;而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割讓出去的殖民地。因此,台灣和其他殖民地有所不同,就在於它不曾亡國,而是隔海遙企著一個殘破、半殖民地化了的、具體存在的祖國。這是殖民地台灣和世界上當時許多殖民地不同的重要歷史特質。因此,台灣的民族解放運動,不是恢復原未曾存在的獨立這樣一個問題,而是複歸祖國的問題。既然如此,台共為什麼沒有在綱領中提出台灣復歸中國的口號呢?對此,蘇新說:“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以後,台灣應不應該歸還中國,舊台共的人並不是沒有考慮過。問題是:台灣要歸還什麼樣的中國?打倒日本帝國主義,這是革命,但革命以後,建立什麼樣的政權,這才是重要的,是建立地主資產階級政權,還是建立工農政權?當時,整個中國正由地主買辦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代理人蔣介石統治著,中國人民正在進行'打倒國民黨'的人民革命戰爭。在那樣的情況下,在台灣的共產黨人能提出'台灣歸還地主資產階級統治的舊中國嗎'?當時,舊台共只能提出'支持中國共產黨'(即擁護打倒蔣介石),'擁護中國革命'。至於台灣能不能歸還中國,什麼時候歸還中國,那是中國革命成功以後的事情。但思想上是有'台灣歸還中國'的準備。因此,建立政權時就考慮到採取和'中華蘇維埃政府'同樣的建制(第二個綱領)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”(蘇新:《未歸的台共鬥魂》,第266頁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