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北京政府準備投下巨資扶持微晶片業,外商憂心政策會偏袒本土業者,讓他們陷入困境。 新華社 |
外商憂心:政策恐偏坦本土企業
華爾街日報報導,北京政府準備斥資近50億美元,設立一檔扶持大陸微晶片業的新基金,以推動經濟策略地位相當重要的半導體業發展。
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18日晚間宣布設立該基金時指出,該基金將聚焦在北京的投資,以促進晶片生產與提升晶片設計、測試設施。工信部說,該基金還將支持重點企業的兼併重組,栽培具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業者。
一個月前,工信部財務司副司長馬向暉就曾表示,中國正在研究斥資約人民幣1,000億元(合163億美元)設立一檔國家基金,以扶持晶片業的發展。
這檔新基金已讓若干業者不安,他們表示,中國政府扶持晶片生產的新措施,可能讓在晶片業中居主導地位的外國企業面臨困難。
代表高通、德州儀器和三星電子等晶片製造商的資訊科技產業協會(ITIC)發言人說:「我們還沒有看到全部細節,但有業者擔心,中國政府設立的基金可能偏袒本土企業,允許他們享有市場優勢。」他還表示,這類國家產業政策通常不會成功,而且會扭曲市場的運作。
全球電子產品供應鏈的很大一部分落在中國。中國一直是半導體材料的凈進口國,再將這些材料製成平板、電視等各類電子設備所需的微晶片。普華永道公司的報告說,中國2012年消耗的半導體材料總值,比大陸生產的半導體材料總值高出1,016億美元。
這個巨額差異也促使中國官員多次強調應提高國內的半導體生產。今年9月,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就呼籲中國科技企業加速提升微晶片業,表示此事攸關中國經濟成長與國家資訊安全。
目前,美國許多電腦、軟體公司在大陸的銷售正不斷下滑。思科公司(Cisco)主管暗示,中國客戶可能會減少購買美國生產的科技產品,以反擊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制約,並報復美國國家安全局 (NSA)的監聽行徑。
高通公司上個月表示,一個中國政府機構正依據反壟斷法調查該公司。高通自認沒有違反中國反壟斷法的行為,但仍將配合相關的調查。高通執行長早先透露,美國對中資企業的限制與NSA監控問題曝光後,已對其中國業務造成影響。2013年第二季,高通在全球智慧手機處理器市場擁有53%的占有率。
雖然官方扶持半導體產業已有十多年的歷史,但中國的生產在精密程度與數量上,仍然不及國際競爭對手。原因之一在於晶片業的投資及技術密集特性,而且外資普遍不願在中國建立最先進的生產設備,尋求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相當困難,但業者也得以避免頻繁發生在其他行業的技術直接轉移困擾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