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銀行櫃台人員遇缺不補,恐造成經驗斷層。 本報系資料照片 |
台灣金融機構體質號稱歷年最佳,但提供的就業機會卻逐年減少。尤其,銀行正面臨戰後嬰兒潮員工大量退休,但員工人數這幾年卻不增反減。金管會統計,銀行業員工人數過去4年持續減少,今年上半年16.1萬人,比2年前少4,000人,比雙卡風暴前高峰少了1萬人。
台灣金融業過去經歷本土金融風暴、二次金改、雙卡風暴與金融海嘯,金融業產值占GDP比率從民國88年8.67%最高峰一路下滑,民國100年一度掉到只剩6.59%,員工人數也逐年下滑。
銀行主管表示,公股行庫未來幾年將面臨一波退休潮,民國60年台灣經濟起飛,公股行庫大量招考員工。以兆豐銀為例,民國60、61年分別招考60、70位員工,62年招考100多位員工,這些民國38年次到43年次的員工,未來5年都到了屆退年齡。
從公股銀行員工年齡結構顯示,金融機構這幾年在人力擴張上相對停滯,台銀、土銀、合庫員工平均年齡近45歲,三商銀與兆豐平均41、42歲,公股行庫平均服務年資17、18年比比皆是。
金管會官員強調,金融業每年仍固定創造就業機會,去年跟前年新增就業人數,分別增加了1.4萬人與1萬人。
不過,官員坦言,銀行業聘僱員工人數逐年下滑,和整個產業經營環境改變有很大關係,「30歲以下年輕人,多用網路銀行與ATM,已不去分行櫃檯了,銀行業者對設立分行失去興趣」。
金管會官員表示,銀行在水電公用事業與信用卡帳單代收代付業務,已被便利商店取代,臨櫃收付業務已不需要這麼多員工。
惠譽信評分析師李信佳分析,民眾負債餘額走高,台灣不動產放款成長空間有限,境內高利差企業放款案源也日益稀少,目前只能寄望西進設點,衝刺台商人民幣放款。不過,人民幣放款可能要花好幾年時間才能貢獻獲利,在此之前,銀行西進也必須承擔企業違約風險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