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紀元2013年06月03日訊】近日,在大陸西祠胡同論壇裡,南京市民嵇先生「曬出」一封不久前收到的電報,觸發了許多人的懷舊情緒,紛紛在網上曬電報。
據陸媒《揚子晚報》6月1日報導,南京市民嵇先生近日收到一封來自北京的封電報,但卻用了4天時間。在二三十年前,從北京到南京最快只要6小時左右。嵇先生頗為感慨地表示:「信是前天收到的,從拍下電報,到收到,整整過去了四天,已經失去了電報『迅速及時』的特質,權當作是一個時代的回憶吧。」
電報是通信業務的一種,在19世紀初發明,是最早使用電進行通信的方法,是工業社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明。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,電報已不再是主要的通訊方法。
在大陸西祠胡同論壇裡,嵇先生將收到的電報「曬」了出來,引發更多的人懷舊。有關電報記憶,最晚至80後還有印象,當時家長、親友會收到類似「家有急事速歸」的電報,而在學校語文課裡,還有專門的寫作章節,訓練如何簡潔、準確地擬電報。
一個即將逝去的時代,那許多記憶,是與電報聯繫著的。
故事之一:「帶兵進京」
《老河口論壇》上,網民山清水秀的文章《看發一份文革破案通知講一個心酸的故事》,說是在文革期間,北京有一對老夫妻想看看在遠方的孫子,孫子小名叫兵兵,便給兒子拍電報,讓兒子帶孫子回北京。電報寫的是:「何日帶兵進京」,兒子回電報:「5•1帶兵進京」。這封電報傳遞的信息看似很重大,被郵電部門政治覺悟高的人員發現,立即上報,層層上報,直至驚動了……,下令層層下查……
故事之二:一封電報成為永別的界限
自覺的夢遊人在自己的博客空間寫下這樣一個與父親永別的故事:
文革開始,父親在甘肅平涼這個與家人遠離隔絕的地方,被橫掃成一切牛鬼蛇神。父親堅強地挺了過來。但是,這一段遭罪的時間一直延續到1967年。
我一生當中與父親相處最長的時間就是1967年。那年夏天,橫掃之後的父親因為要動手術可以離開平涼回上海了。
父親得的是胃病,要到上海曙光醫院作胃部份切除的手術。我(10歲)就經常去醫院探望父親……
那一年,是我記憶父親最長的一年,整個夏天,直到深秋。那一年,我聽到了父親的悠揚的琴聲在舅舅家門前的一片空地上飄蕩。那一年,我才知道父親是一個琴師。那一年,我才知道二胡之外,還有京胡,高胡,板胡。那一年,那些平時我認為很了不起的會拉二胡,彈琵琶的大哥哥們原來都那麼崇拜父親。那一年,我才知道,每一個來向父親學藝的人都那麼盼望看到父親是怎麼拉琴的。那一年,我才感覺到父親使我成為那些大哥哥們都羨慕的小弟弟。那一年,我才覺得自己有這樣的父親是多麼驕傲!
我與父親能夠相處到這一年的十月。直到1967年10月8日,父親接到了一份電報,要他立即回平涼。
匆匆送父親上路,在北站,我僅有的兩次送父親上路,但這是我第一次有不捨得父親的感覺。我已經能夠幫父親提一點小的行李上車了,在列車上,不知怎麼跟父親表達不捨得的感情,只會對父親傻乎乎的乾笑,掩飾著心裏的淺淺的感傷。父親要我寫信,我答應了。
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,向朋友推薦大紀元,感謝您的支持!
本文網址: http://epochtimes.com/b5/13/6/3/n3885283.htm大陸民眾網上曬電報懷舊-見證時代悲歡離合.html 美東時間: 2013-06-02 18:15:42 PM
【萬年曆】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